2009年7月6日星期一

洪水围城

又到雨季,又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当前,柳州洪水围城,融水县城300多名学生被困,处于缺水、缺食物、断电状态,这仅仅是南方普片的洪涝灾害的一个缩影而已。

媒体以及学术圈多年来一直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靠大量的基建投资拉动,如果这是真的,柳州作为一个工业重镇,不能免于被洪水围城,这作何解释?我们的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投到哪儿了?所产生的价值以及意义又体现在哪儿?

柳州这样的重镇都不能幸免,更何况那些更边缘的城市、城镇了!

2007年,一场暴雨,让济南一个叫银座的地下商城变成了地下泽国。据当时的《南方周末》,拿青岛和济南做比较,济南的降雨量不如青岛的大,济南的地势也比青岛更容易避免积水,但是青岛就没有发生这样的灾难,最后的出了一个令人咂舌的结论:青岛的下水系统是150年前德国殖民者设计的。

当时我心里很不爽,想这个写报道的记者是个二毛子,但是时过境迁,我开始相信了他说的是真的。

前几天上海的大楼做俯卧撑,雷倒一片网友。也有网友说,因为楼价太高,大楼觉得自愧于人民,自杀了。调查表明,这个楼盘的开发商,是一群身份难以界定的人,说是政府官员,没有编制,算是临时工,说不是官员,又有助理、秘书的头衔。不假的事实是,房产开发公司的多位股东是房产所在地“正式”官员。

秋风一篇《在中国,政府与房地产商本就是一家》,一语道破政府于房产商的关系,高度垄断的土地资源需要转化为真金白银,离不开房产商,而房产商要投资挣钱,离不开拥有土地的政府,二者一拍即合,政府也从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决人转转换为逐利的商人,此时,政府已经不是如何思谋维护一个秩序良好的房产市场,而是和开发商合谋,如何从房产消费者赚取更多的利润。

大家一直在争论的一个问题:是房价追高了土地价格还是土地价格让房产价格更高?事实上这两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答案,利益取向一致的政府和房产商共同追高了房价。

回过头看洪水围城,就不难理解拉动GDP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怎么回事了,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商品房质量尚且如此,何况是普通民众无法过问的公共设施呢?

这段时间,中国的楼市股市重现生机,光地皮就是近15000元/平米的天价地块出现,股市收复3000点之后,依然坚挺,似乎经济危机在中国已经成为过去。读了在网络上比较活跃的几位经济学者的文章,真实的情形并非如表面那么让人乐观。

楼市股市火了,投入楼市股市的钱,是怎么来的呢?

为了帮助企业应对经济危机,政府放松银根,让企业更容易拿到贷款。面对这之前的产能过剩以及不可预测的的市场,企业拿到贷款后,不愿意再投入到生产商,而是拿这笔拯救危机的贷款投入到楼市股市,炒楼炒股,再加上4万亿的大蛋糕,共同制造这一波的楼市股市的繁荣。2008年的楼市股市的大繁荣的时候,郎咸平教授提出他的这个观点,到一年多以后的今天,这个观点得到网络上活跃的经济学者的普遍认同,认同又能怎样呢?

看看最近拿天价地块的企业基本都是央企,他们敢于做这样的大手笔,不仅因为他们有亏不完的补贴,也因为他们和政府是一家。政府用民众的钱补贴央企,央企拿这些钱,和政府一起追高房价,以期从民众获得更大的利润。站在民众的角度,相当于自己拿一笔钱去炒高房价,自己再花一笔钱去购买抬高房价后的商品房,是不是很滑稽?

我又想起了新中国的农民,50年前为了支持工业建设,政府从农村征购粮食过度,导致了1958年到1961年的大饥荒,饿死了3000万人,现在又搞家电下乡,让农民兄弟再次支援工业建设。如今,这种模式又从农民转移到工人,或者所谓的白领,只是购买的对象从工业产品换为房产而已。

记得小学课本上说:“工人做工,农民种地”,现在应该是“工人买商品房,农民买家电”,为的都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现在洪水围城,还不至于不可收拾,如果真有洪水滔天的那一刻,大家只有一同灰飞烟灭吧!